三資監管信息化解決方案
1.方案背景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源和資產的管理與信息公開逐漸成為全國農民群眾關心的焦點,然而,當前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三資”管理比較混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農村財務使用狀況不公開、不真實;
村干部挪用集體資產,賬目不清晰;
集體資源產權不明晰,或長期閑置浪費,或流失嚴重;
土地資源私自轉包。
這些問題引發了嚴重的干群矛盾和農民越級上訪事件的頻發,導致經濟案件的產生,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從1995年開始,國家先后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清理化解鄉村債務工作的意見》。用來指導和規范基層的農村“三資”管理,把農村的三資管理提升至新的政治高度。
2009年,國家農業部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指導的意見》的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主要內容包括:
規范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建立農村集體資源管理制度。 集體經濟組織代表其成員行使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職責,必須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辦事。
強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方式創新。
切實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指導、監督和服務 此后,國家在每年的《農村經營管理工作要點》之文件中,要求逐步深化、細化與落實各項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其中包括:
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管理,
推進一事一議及財政獎補。
加強農民負擔監管。
做好農村經營管理有關統計。
2.建設意義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督管理(簡稱三資監管)是現階段管理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載體。通過三資監管,有利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撐;有利于村級集體三資的全面有效管理,實現各種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和增值、增效;有利于消除干群之間的各種矛盾,密切干群關系,推進農村基層廉政建設;有利于農村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
3.方案簡介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是農村最基本的經營制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農經機構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和信息公開,是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基本內核。金宇恒針對當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總體發展目標,結合農村體制綜合改革及農村管理機制創新要求,以農經部門的實際工作為出發點,提出了切合當前農村三資監管的解決方案。
該方案有利于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信息化體系,能滿足農村對“三資”管理越來越精細化、智能化、透明化、實時化的發展趨勢;實現了一種“出納駐村、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的集中核算及多級監督管理模式;使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監督更加科學有效,公開更加真實透明。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確保了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維護農村和諧穩定和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4.總體框架
5.方案理念
? 賬目清晰
解決當前農村在管理上存在“賬目不清、產權不明、管理混亂”等問題,使資金總量、資產價值、資源分布、管理運行、使用處置等內容清晰、明了。
? 實時監管
通過預警機制。對監管指標實時的通過系統提醒、手機短信和消息推送等多種途徑進行預警,達到實時呈現、實時預警、實時監管的要求,加強了三資監管的時效性。
? 統一平臺
搭建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將三資業務處理、三資監控、信息公開三項業務進行集中統一處理,既能統一規范流程、便于業務操作,又實現數據的分級集中,有利于管理者查詢決策。
? 智能管理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規范農村財務的管理,采用豐富直觀強大的數據分析工具,可以更為便捷的處理農村基層隨時變化的需求,隨處體現人性化的智能管理模式,為管理者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 強化審計
通過有效的經營數據和監督報表,靈活多變的圖表結合分析展現及報表自定義功能,滿足各種審計需要,通過全面的信息公開,方便村民隨時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6.實現模式
農村三資監管軟件是實現農村三資管理解決方案的核心軟件,該軟件立足于農村三資業務核算,預警監督、信息公開,依托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和完善的基層信息化體系,完成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合同、票據等信息的采集、處理和監督,實現出納駐村、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的集中核算及多級審核監督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實時化的農村三資網絡化監管體系。
可通過“黨風廉政信息公開平臺”,加強農村黨風廉政信息的綜合管理、公開和監督。通過“村務公開網站”,將整個農村三資管理中需要公開的財務、集體資產、承包合同等信息以瀏覽器方式向村民公開,村民可以通過觸摸屏、移動智能終端查詢,隨時隨地查看需要了解的信息。
7.方案價值
? 有效遏制了“賬目不清、產權不明、管理混亂、隨意處置、鋪張浪費、擠占挪用”等問題。確保資金合理使用、資產保值增值、資源有序利用,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升發展后勁,使農村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 使農村集體隱性資金資產資源最大限度地納入了監管范圍,增強了管理透明度,化解了基層矛盾。通過創新管理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村三資管理隨意性,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根本性轉變。
? 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高鄉村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公信度,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管理權得到充分保證,擴大了基層民主,增強基層干部廉潔自律意識,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形成發展有序的良好政治局面。